长江商报消息 想继续赚钱只有转型,业内建议改善服务、多元经营、提升行业内涵
日前,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开展单体网吧审批”的通知,解除了持续6年的网吧审批禁令。不过,记者连日走访武汉网吧市场发现,其经营和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客源的下降、生存困难的窘境,网吧的出路在哪里?
■本报见习记者 熊苗 周涵
■惨淡
“低价转让”信息比比皆是
目前,在武汉城区繁华地段基本难寻网吧身影。除少数学校周边的网吧能勉强维持外,其他地段的网吧,尤其是单体网吧,都不同程度面临客源下降、生存困难的窘境。
资料显示,2012年,武汉市登记的持证网吧总数为1571家,但实际经营的网吧总数仅1347家,暂停经营的网吧数达到224家。今年上半年,武汉市“空壳”网吧已经超过300家。
在58同城上输入“网吧转让”等信息,查询结果达2500多条。记者联系上一位转让人李先生,他表示:“手上只剩下一张武昌区网吧单证,店铺已经转让出去了。当时花了三十几万,现在只卖十万元。”
曾经在江汉路经营过一家网吧的王平(化名)说,开了整整六年多网吧,目睹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当年刚开业的时候,楼上楼下放了近三百台电脑,可还是台台爆满,消费群体主要是周边做生意的人。每天从下午三四点开始到晚上八九点,二三十个人排队等机子是常态。那时候我们的前台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谈到网吧当年的火爆程度,王先生格外激动,“网吧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导致入座率大幅下降。每年光纤费、房租、工资、水电等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生意却每况愈下。没办法只能低价转让,电脑也只能便宜处理掉。”
■慰藉
网游吸引部分年轻人
在业内人士王培看来,网吧的一些功能目前无可替代。文化部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仍然有1亿2500万的网吧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0%,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于这部分客户来说,来网吧已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玩游戏,家里和网吧那是两种体验。”一位游戏玩家称,“很多大型游戏需要一群人玩才有意思,在网吧才有现场感。”
此外,网吧另一个独到地方就是设备,目前有很多网吧开始配备苹果显示器,有的甚至装了苹果一体机,对于玩家来说必备的机械键盘也成了很多网吧的利器,价格在400到800元不等。
这还不算最贵的,有的网吧甚至配备了目前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DELL外星人系列的PC机,一台外星人系列的PC报价至少将近9000元。
“一切只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游戏体验需求,留住客户。”一位网吧经营者说到,网吧想继续赚钱只有转型。
■恐惧
4G时代到来和牌照审批解禁加剧竞争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上网条件的不断改善,网吧对于一些用户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如今,4G牌照发放和网吧牌照审批解禁的消息让经营者们又多了一丝担忧:网吧经营已行至尽头了吗?
有媒体做过一项关于“网吧末日是否到了”的小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参与者认为“不会,网吧可以改良,还是有需求的”。参与人群中超过70%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
这个结果与在互联网行业从业多年的武汉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傅书勇不谋而合。他认为网吧行业“已从躺着都挣钱的时代到回归正常”。
傅书勇认为,目前网吧行业的变化,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2008年以前,网吧的经营模式简单粗放:租个100平米以上的场地,买几十台电脑,买个牌照,就可以挣钱了。这种模式,他称之为“开网吧”,根本谈不上管理与经营。“因为那时网吧这个市场供不应求”。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产业化转移让主要客户群数量减少、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家庭高速上网成为现实……而与此同时,网吧牌照可以自由申领让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可上网费却仍然徘徊在5年前。
这样的变化让网吧行业内的分化进一步加剧,有的还在挣大钱,有的却黯然离场。“都赚钱才不正常”,傅书勇认为,4G时代网吧也有生存空间,“多屏共存”是未来的方向,手机和电脑承载着不同的功能,简单的事用手机完成,较为复杂的则在电脑上解决,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关系不是替代,而是互补。
■出路
改善服务、多元经营
提升行业内涵
存在了十多年的网吧,未来会怎样?有经营者直言网吧已经走向“终点”了,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人士也称网吧为“夕阳产业”。不过,有的经营者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网吧在市场上的逐渐减少是优胜劣汰的自然现象,最后存在的必然是转型之后的新兴产业。
一家经营10多年,旗下有20多家连锁店的网吧业主蔡先生表示,以往的网吧都是走的低端路线,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我认为转型的首先是提升服务,其次是重新装修、改善店面环境,一改过去网吧空气污浊、环境脏乱的形象,最后在硬件更新和网络提速等方面下功夫,让大屏幕和高速的网络视频体验成为转型之后网吧的亮点之一。”
谈到未来,蔡先生认为上网有需求,但服务要做到位。
王培认为,现在上网的渠道多,传统网吧对大多数网民已无吸引力,从单一的上网服务场所向以上网为基础的多元化运用平台发展也许是网吧的一条出路。
上海的“网鱼网咖”网吧可能是目前转型非常成功的一家。除了上网费用这一收入来源外,他们还出售自制的咖啡甜点,开辟包间给VIP客户,根据配置给机器分级,设置不同收费。
除了硬件上的改善,傅书勇提出,网吧转型还要提升行业内涵。比如,让网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宜昌一家网吧在周末的时候为下岗职工开办计算机培训的课程,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网吧的形象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